1、规划目的
通过对交通、环境、配套设施等综合更新,将城东片区建设成为交通便利、设施完善、环境优美、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片区,成为“和谐南昌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、规划范围
本次规划具体范围是:北至国威路、南京东路,南至解放路、顺外路,东至高新大道、青山湖大道,西至洪都大道,规划面积约9.62平方公里。按照《南昌市城市控制单元划定》,规划区涉及城东片区CD1、CD4、CD5分区。
3、规划定位
中心城组团城东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,是生态环境良好,商贸、文化、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的城市综合片区。
4、规划结构
总体上形成“一心、两轴、五组团”的规划区基本格局。
u 一心:
北京路与上海路交叉口附近形成以商贸、商务办公、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。
u 两轴:
沿北京东路形成以行政办公和科研院所为主的一条东西向发展轴;
沿上海路形成以居住配套为主的城东生活发展轴。
u 五组团:
即青山湖组团、南京东路组团、上坊路组团、西安路组团、玉带河组团五个功能组团。
5、用地规模
规划总用地面积962.27公顷,其中居住用地463.73ha(商住用地按70%计算), 占总用地48.2%;公共设施用地206.37ha(商住用地按30%计算), 占总用地21.4%;道路广场用地191.72ha, 占总用地19.9%;绿地46.57ha, 占总用地4.8%;水域39.35ha, 占总用地4.1%;具体详见下表:
规划用地平衡表
序号
|
用地性质
|
用地性质
|
面积(公顷)
|
比例(%)
|
备注
|
1
|
居住用地
|
R
|
463.73
|
48.2
|
21平方米/人
|
其中
|
二类居住用地
|
R2
|
361.63
|
|
|
商住用地
|
CR
|
50.02
|
|
商住用地按70%计入居住用地
|
公共服务设施用地
|
R22
|
11.18
|
|
|
中小学用地
|
R22
|
40.9
|
|
|
2
|
公共设施用地
|
C
|
206.37
|
21.4
|
|
其中
|
行政办公用地
|
C1
|
10.04
|
|
|
其中
|
市属办公用地
|
C11
|
3.69
|
|
|
非市属办公用地
|
C12
|
6.35
|
|
|
商业金融业用地
|
C2
|
77.11
|
|
|
其中
|
金融保险业用地
|
C22
|
1.27
|
|
|
贸易咨询用地
|
C23
|
4.02
|
|
|
旅馆业用地
|
C25
|
7.07
|
|
|
市场用地
|
C26
|
17.56
|
|
|
文化娱乐用地
|
C3
|
21.79
|
|
|
其中
|
文化艺术团体用地
|
C32
|
1.2
|
|
|
广播电视用地
|
C33
|
5.95
|
|
|
体育用地
|
C4
|
11.12
|
|
|
医疗卫生用地
|
C5
|
15.8
|
|
|
其中
|
医院用地
|
C51
|
15.85
|
|
|
卫生防疫用地
|
C52
|
0.93
|
|
|
教育科研设计用地
|
C6
|
47.7
|
|
|
其中
|
高等学校用地
|
C61
|
31.15
|
|
|
中等专业学校用地
|
C62
|
3.47
|
|
|
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
|
C63
|
1.2
|
|
|
科研设计用地
|
C65
|
11.13
|
|
|
其它公共设施用地
|
C9
|
1.37
|
|
|
商住用地
|
CR
|
21.44
|
|
商住用地按30%计入商业用地
|
3
|
道路广场用地
|
S
|
191.72
|
19.9
|
|
其中
|
道路用地
|
S1
|
186.53
|
|
|
广场用地
|
S2
|
1.15
|
|
|
社会停车场库用地
|
S3
|
4.03
|
|
|
4
|
市政公用设施用地
|
U
|
9.49
|
|
|
其中
|
供应设施用地
|
U1
|
2.02
|
|
|
交通设施用地
|
U2
|
5.58
|
|
|
其中
|
公共交通用地
|
U21
|
3.15
|
|
|
其它交通设施用地
|
U29
|
2.43
|
|
|
环境卫生设施用地
|
U4
|
1.32
|
|
|
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
|
U9
|
0.56
|
|
|
5
|
绿地
|
G
|
46.57
|
4.8
|
|
|
其中
|
公共绿地
|
G1
|
46.28
|
|
|
6
|
特殊用地
|
D
|
5.04
|
|
|
|
其中
|
军事用地
|
D1
|
2.13
|
|
|
|
保安用地
|
D3
|
1.61
|
|
|
7
|
水域
|
E
|
39.35
|
4.1
|
|
8
|
合计
|
|
962.27
|
100
|
|
注:规划人口按22万人计算。
6、道路交通
规划区内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、主干道、次干道、交通性支路和支路五级。
城市快速路包括:洪都大道、解放东路。红线宽度均为60米,其中洪都大道应结合各路段实际情况和道路定位要求考虑设置双向6车道高架道快车道,同时利用地面和桥下空间设置常速车道。解放东路为快慢分离快速路,中间为双向6车道快车道、两边设置8.0米慢车道。
城市主干道包括:国威路、北京东路、顺外路、高新大道、青山湖大道。上海路红线宽度36~70米,双向6车道。
城市次干道包括:西安路、国安路、上坊路、民南京东路,红线宽度25~40米,双向4车道。
交通性支路包括:新村路、二六零路、景河路、华安路、华安东路、泰丰路、少春路、广电路、南运路、南池路、水专路、学院路、江大南路、石泉路、嘉和路、南大南路、南大东路、江大北路、进民路、玉河南路,道路红线宽度15—20米,双向2车道。
城市支路:红线宽度10~20米,双向2车道。
7、土地开发强度控制
规划范围内地块开发建设应严格按照分图图则控制指标执行,并符合《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要求。
1、容积率:上限指标,原则上任何建设不得高于《地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》和《分图图则》的规定。
1)居住用地
(1)多层住宅:不大于1.5
(2)多层住宅为主,兼容部分高层建筑:不大于1.8
(3)高层住宅为主,兼容部分多层建筑:不大于2.2
(4)高层住宅:不大于2.8
(5)商住混合用地:不大于3.0
(6)小学、初中:不大于0.8
(7)中学:不大于1.0
(8)社区中心用地:不大于1.5
2)公共设施用地
行政办公设施:2.0-3.5
商业金融业用地:1.5-4.0
文化娱乐用地:不大于1.5
医疗卫生用地:不大于2.5
教育科研用地:1.2—1.8
限建区低密度公共设施用地:不大于0.5
2、建筑密度:上限指标,原则上任何建设不得高于《地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》和《分图图则》的规定。
1)居住用地
(1)多层住宅:不大于30%
(2)多层住宅为主,兼容部分高层建筑:不大于28%
(3)高层住宅为主,兼容部分多层建筑:不大于25%
(4)高层住宅:不大于22%
(5)商住混合用地:不大于35%
(6)小学、初中:不大于25%
(7)中学:不大于25%
(8)社区中心用地:不大于35%
2)公共设施用地
行政办公设施:不大于35%
商业金融业用地:不大于45%
文化娱乐用地:不大于40%
医疗卫生用地:不大于25%
教育科研用地:不大于30%
限建区低密度公共设施用地:不大于25%
3、工业用地指标:工业用地容积率原则上不小于0.8、不大于1.5,建筑密度不小于30%,绿地率不大于20%。
8、 配套公用设施控制
配套设施设置一览表
分类
|
序号
|
项目名称
|
服务内容
|
一般规模(㎡/处)
|
设置规定
|
数量
|
建筑面积
|
用地面积
|
教育
|
1
|
托儿所、幼儿园
|
学龄前儿童
|
2400
|
3000
|
1~1.5万人设一处,服务半径≤300米
|
29所(包含3所中心幼儿园)
|
医疗卫生
|
l
|
卫生服务站
|
医疗、保健、康复
|
300
|
500
|
1~1.5万人设一处
|
13个
|
文化体育
|
1
|
文化活动中心
|
图书租阅、科普文化教育、文娱等及青少年和老年学习活动场地、用房
|
4000~6000
|
8000~12000
|
宜靠近集中绿地设置
|
3个
|
2
|
文化活动站
|
书报阅览、文娱、健身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活动
|
400~600
|
400~600
|
宜靠近集中绿地设置
|
11个
|
3
|
综合健身场馆
|
球类、游泳、健身活动等
|
1500~2000
|
2000~4000
|
宜结合绿地设置
|
结合设置规定,由市场主导配给
|
商业服务
|
1
|
药店
|
汤药、中、西药等
|
200
|
|
服务半径≤500米
|
结合设置规定,由市场主导配给
|
2
|
书店
|
书刊及音像制品
|
300
|
|
服务半径≤500米
|
结合设置规定,由市场主导配给
|
3
|
室内菜市场
|
副食品、蔬菜等
|
1000
|
1500
|
服务半径≤500米
|
15个
|
社区服务
|
1
|
社区服务中心
|
家政服务、就业指导、中介、咨询服务、部分老年人服务等
|
200~300
|
300~500
|
|
10个
|
2
|
托老所
|
为缺少家庭照顾的老年人提供休息、康复等
|
600~1000
|
|
每街办设一处,宜靠近集中绿地设置
|
结合设置规定,由市场主导配给
|
3
|
物业管理
|
建筑与设备维修、绿化、保安等
|
300~500
|
300
|
每街办设一处
|
结合设置规定,由市场主导配给
|
行政管理及其他
|
1
|
街道办事处
|
|
|
300~500
|
3~5万人设一处
|
4个
|
2
|
市政管理机构(所)
|
供电、供水、雨污水、绿化、环卫等管理与维修
|
——
|
——
|
宜合并设置
|
|
3
|
派出所
|
户籍治安管理
|
700~1000
|
600
|
3~5万人设一处,应有独立院落
|
3个
|
4
|
其它管理用房
|
市场、工商税务、粮食管理等
|
100
|
——
|
3~5万人设一处;可结合市场或街道办事处设置
|
|
市政公用
|
1
|
开闭所
|
|
200~300
|
500
|
每1.2~2.0万户设一处,独立设置
|
8个
|
3
|
燃气调压站
|
中低调压站
|
50
|
100
|
服务半径≤500米
|
33个
|
4
|
社会停车场、库
|
存放机动车
|
|
1200
|
30—35㎡/车位,服务半径≤150米
|
16处
|
5
|
公共厕所
|
|
30~60
|
60~100
|
每1000~1500户设一处,宜设于人流集中处
|
43座
|
6
|
垃圾收集点
|
垃圾的收集和转运
|
|
60
|
服务半径≤70米,宜采用分类收集
|
13座
|
其他
|
1
|
防空地下室
|
掩蔽体、救护站、指挥所等
|
按40%人口留城,人均1.2平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配给。
|
9.12万平米
|
|